城市一经出现,记忆就开始了。在湘潭这座因水而建的城市,城市变迁的记忆,或轻盈或沉重。从最初起源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易俗河的洛口,到北宋时期移到宋家桥以西,也就是今天的城正街,湘潭的社会历史变迁发展轨迹,脉络渐趋清晰。
记忆往往与时间、空间有关。透过悠长的历史长河,一些留存的古迹成为恢复记忆的场地,博物馆、规划馆、珍贵的老照片,以及作家的一些相关作品,均成为人们从历史中寻找记忆的切入点。一条河流,及其依伴着它生活的人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湘潭市博物馆建成开放,今年又被列入城区一日游的范畴后,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里,寻找湘潭的历史文化记忆。博物馆由此成为这座城市新的“记忆之场”。
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跨越时间与空间,让我们去观照湘潭城市的发展变迁。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78年
地点:湘潭境内
湘乡出土的砍砸器,是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使用的器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湘中地区远古人类最早遗物,距今已有20万年以上的历史,让人不得不感叹湘潭历史之悠久。
场景采用单色雕塑加半景复原的表现形式,前面的实体雕塑人物为三个,表现原始人拣选石器(石头为鹅卵石),打制石器的情景。一个人在打制石器(地面有石墩,一个人在石墩旁用石头砸另一块放在石墩上的石头),还有一人用砍砸器砸树木,旁边放着野猪。背景画拓展原始人在河床边上捡鹅卵石,用陷阱捕猎的内容,油画环境符合当地原始人类生活的地理地貌(砍砸器出土地点的丘陵地形)和植被,画面内的原始人在树洞或者树底以及河流边的台地上居住。
这一时期,湘潭主要为“蛮”、越聚居区。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南下,土著、越人向深山大泽迁移,湘潭受楚文化南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已是楚国粮仓。
多源的移民文化,促进了境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湘潭市博物馆内,依凭湘潭、湘乡楚墓出土的青铜器、铁器、玉石器等器物,便可粗略勾勒出湘潭地区诗歌文学、绘画艺术的状貌。
场景采用单色雕塑加半景复原的表现形式,表现在原始部落内原始人劳作和生活的情景,前面的实体雕塑人物为四个,人物分别为:一位女原始人在拉胚制作陶器,一位男性原始人在烧制陶器,画面上一位女性原始人抱着柴火向烧制陶器的地方走来,拉胚的原始人旁站着一个搬运陶罐的小孩。背景油画延伸部落内的房屋,近处的河流,远山与天空以及原始人在河流浅水区捕鱼,缝制兽皮、切割食物等生活情景。
场景采用半景复原的表现形式,表现舜帝南巡到湘潭命人奏韶乐,感化苗民,化解冲突的情景复原,前端实体塑性为野外的草地和灌木,另放置韶乐演奏乐器之一革(鼓)(八种乐器都要表现,具体的乐器查找资料,在画面中表现),背景油画为左侧舜帝(舜帝为驾车,而且舜帝为老年时期)随从人员观看韶乐演奏,中间是韶乐演奏的场面,右边为随舜帝出巡的士兵,周围是放下武器围观以及跳舞的苗民(要表现一组苗民手捧物品向舜帝进献的内容以表示苗民的顺从),此处设置一个互动装置,增加一个音效效果,当观众站在指定的感应区域,能听到韶乐的演奏,让观众能体验到韶乐的魅力。
时间:公元前278年-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
地点:今石潭镇古城村墹子组
沿历史之河,去追溯湘潭城市起源的时间。这一年是公元前278年,秦灭楚后,在湘潭境内建立湘南县,县治位于今天的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墹子组。这是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湘潭城市起源。
背景画面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西晋流民起义,陶侃壶山勘察地形,练兵、布置兵营,指挥打仗),把这四部分分布在画面中,组成一幅错落有致的画面;多媒体节目根据以上四幕制作四幕影片内容;多媒体点亮哪一部分,整体投影画面就播放哪部分的影像画面。
此场景采用电子地图加背景油画的表现形式,前端的电子地图采用模型沙盘的表现形式,配合解说词将昭王二次南征的行军路线以及战场地点等信息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对战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背景的大幅油画主要表现昭王率领军队驻扎在湘江旁的昭山,重点表现昭王矗立在战船的船头,后面隐约有率领的六师军队
时间: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北宋时期
地点: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老街城塘一带)
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唐移湘潭县治于今易俗河,当时称洛口,即涓水右岸与湘江左岸交汇处。水运优势使得这里成为商旅云集之地,商旅杂沓,人山人海。
商路输送的不只是货物,先进的观念与文化,也由此得以传递。在人声嘈杂中,你会遇见当年被贬官潭州都督的大政治家、大书法家褚遂良。他在湘潭石头寺大书“大唐兴寺”匾额,并在《湘潭偶题》一诗中写道,“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灯火万家,街肆连云的繁华迹象,从中可见一斑。
当铺和米铺调换位置,所有柜台和街面垂直,所有店铺内部需表现在大厅内交易,米铺表现批发,(像药柜贴墙,小格子内放满谷子的样品)米铺用木结构。
此场景以碧泉书院的图片为依据,主要是体现胡安国、胡宏父子在研讨学问。场景选取碧泉书院的一间正房为建筑复原的对象,胡代父子在房间内研讨学问,房间的门窗后面用油画来将碧泉书院的内景和布局表现出来,书院院内有来往求学的士子和书院的大门背面。场景人物为2人,为硅胶人制作。
此场景以碧泉书院的图片为依据,主要是体现胡安国、胡宏父子在研讨学问。场景选取碧泉书院的一间正房为建筑复原的对象,胡代父子在房间内研讨学问,房间的门窗后面用油画来将碧泉书院的内景和布局表现出来,书院院内有来往求学的士子和书院的大门背面。
据场景的空间,场景为全开放式场景布局,在展厅的中间位置设计成曾纪泽与沙俄代表唇枪舌剑谈判达成《中俄改定条约》的情景,受空间的限制,场景设计五个仿真人物和谈判场地布景,人物分别为曾纪泽、沙俄谈判代表及各自随行的翻译,为了突出沙俄的武力威胁,另加一个沙俄武官,五个人围在谈判桌前,桌上摆放着中俄边界地图和曾纪泽的六条纪略,曾纪泽站着强硬的要求对方退还伊犁全境,沙俄代表神情沮丧的倾听着翻译,曾纪泽的翻译人员在一旁记录。沙俄武官愤怒的站了起来,准备发言要带舰队进入清朝海域以迫使曾纪泽屈服。场景通过营造紧张的气氛来突出协议达成的不易和虎口取食的主题。
场景以曾国藩故居书房为参考,复原书房的建筑结构及内部摆设,曾国藩的人物采用硅胶人制作,动作为表现曾国藩丁忧期间教子,考察其功课,桌上摆放曾国藩写给远方子侄的家书。
场景正中为杨度在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书写《湖南少年歌》,场景左边为梁启超的画像与《少年中国说》部分文字内容
杨度写湖南少年歌的时候在日本,人物形象是西装,背景可以加入日本元素,比如日本建筑、樱花树等。
场景以刘道一参加萍浏醴起义为复原的内容,采用半景复原的表现形式。设计构想为实体塑型刘道一和其他领导人在房间一起商讨起义的具体细节,背景油画拓展房间的空间以及房间内的其他参会人员。
场景布置成一个上海民国时期房间内部情景,有椅子、柜台、电话机、台灯等。将老唱机放在中间位置,同时结合声效效果播放老唱片《采槟榔》《夜来香》《天涯歌女》的内容,观众可以坐在椅子上触动感应收听老唱机的歌曲,可拍照留念。
场景采用半景复原一个清代的槟榔手工作坊,实景部分按照槟榔制作的流程摆放各种加工槟榔的工具,以及加工槟榔的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桌椅板凳等。
关于“博物馆展厅设计”小编就写这么多,如果大家还有兴趣更深入的想要了解博物馆设计相关方面的信息,就继续关注“瀚海域达”网站的信息吧。本期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
北京瀚海域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瀚海域达——品质休闲生活设计者
瀚海域达,美丽中国的画笔
瀚海域达核心竞争力:博物馆场景复原的研究、规划、设计与开发
瀚海域达价值观:尊重、自由、创造、共享
瀚海域达的使命:用心设计,创造更好的休闲生活
全国服务热线:13621373193
总经办:18600666626 010-69375123-810
邮箱:bjhhyd@163.com
微信:1353572772
网址:http://www.hhyd.com.cn/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