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首页 学术智库 启示 | 茶文化遗产如何开发?日本静冈经验谈

启示 | 茶文化遗产如何开发?日本静冈经验谈

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以及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文化遗产在地方旅游开发下的生态应用及保护受到更多的重视。由于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生态等突出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研究十分必要。以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茶道、茶艺、旅游开发等,并以此为鉴,分析中国茶文化遗产资源及利用现状,寻找适用于中国茶文化遗产旅游保护开发的方法,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

茶文化遗产 应用和保护

 

1 引言

农业文化遗产,又称农业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主要是指历史悠久、结构复杂的传统农业景观和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1]。但是随着国民经济中的农业比重逐渐下降,以及机械化的大生产等现代文明的冲击,传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逐渐被吞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在遗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3],“遗产旅游”这种注重保护的开发,既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也能调动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日本十分注重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具有一系列十分宝贵的经验,其实践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3]。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日本静冈茶文化为例,探讨当地茶文化遗产如何作为旅游资源应用于旅游开发中,并分析了它的保护手法。静冈茶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达到了一种有效的和谐,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提供了较为积极的借鉴模式。

 

2 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

静冈县在日本的中央部,北纬35°38′~34°35′,东经137°28′~139°08′,总面积7773km2,气候温和,是日本最大的茶乡。当地至今保留着古老的“茶草场农法”种植手法[4]。为了表彰其在保护受全球环境恶化、人口增长的影响而日渐衰退的传统农业、文化、生物多样性和土地景观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静冈“茶草场农法”认证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目前,静冈已经成为日本茶文化旅游的圣地,各类古老的茶文化元素都被运用到旅游开发中,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促进了经济繁荣。

2.1 “茶草场农法”之古耕文化

静冈县茶园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采取“茶草场农法”传统的种植方法。所谓“茶草场农法”,即是通过将收集的部分草、叶子等铺在茶埂上的手段,来提高土壤保湿、保温的能力的耕作方法。这种农业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传统耕作方式,不仅可以增产和提高茶叶质量,还保护了环境,值得借鉴。2014年静冈“茶草场农法”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后掀起了一系列茶园生态游、茶园生态节等活动。静冈出产的茶叶在日本也是独占鳌头,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质量上乘。高品质的茶叶和古老的生态耕作文化,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名片,衍生出的茶文化旅游也越来越受到追捧。

2.2 “和、敬、清、寂”的茶道文化

静冈茶道文化是休闲文化、和谐文化、修身养性的文化,具有美的意境。日本茶道的精髓是“和、敬、清、寂”。和,即是与人和善,打破隔阂;敬,要求人们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处;清,指的是人内心干净无尘;寂,需要人们内心平静,无欲无求,去创造别样的文化艺术。“我们(日本人)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瓷器、漆器、绘画,乃至我们的文学,全都蒙受了茶道的影响”[5]。将旅游与追求“物我合一”的禅境,以及体现的以茶素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等内容的茶文化相结合的旅游,是给都市人带来的精神放松、文化修养上的体验式旅游。

2.3 本土特色之茶艺文化

日本绿茶是由中国流传过去的,随后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味道与文化。最初日本是通过将新鲜的茶叶蒸过后,再捣碎来制作茶叶。江户时代(1596—1867)人们改进了制茶方法,成功掌握了煎茶和玉露茶的制造方法。顾名思义,煎茶是在绿茶制作的基础上,煎烘而成。而品质较高的玉露,是利用遮光栽培技术,减少茶生长过程中茶叶里单宁的合成,从而达到茶味甘甜的效果。经过本土特色化后的日本茶艺文化受到百姓的认可和追捧,静冈茶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切磋茶艺。

3 日本静冈茶资源生态式旅游开发

3.1 茶园农耕式休闲体验

静冈县以茶闻名,其政府机关积极建设以“茶都”为核心的旅游项目,推出多条参观线路,并且还有专门的旅游地图。地图上清晰得标明了与其茶文化相关的工厂、庄园、茶吧等特色地点,方便游客的出行。游客在茶庄既可以观赏古老的茶耕方式,还可以亲身投入到“茶草场农法”的耕作中。在每年春茶上市之前,游客还能和茶农们一起采摘制作茶叶,领略独特的“茶叶熏香”,免费品茶、试吃茶点、品尝与茶有关的茶料理等。这一系列农耕式的休闲活动,让人们亲自参与到茶园农耕中来,使得人们对茶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3.2 茶文化遗产科普展示

为了保护和宣传茶文化遗产,静冈设立了茶博物馆,来展示其悠久的茶文化,向人们科普茶学知识和进行茶文化的学术交流活动。日本静冈茶博物馆既有茶的试饮专柜、亲自体验展示、饮茶风习展示等动态展示,还有包括茶艺、茶具、茶俗、茶道、茶树、古茶建筑、名人等静态展示。详尽的历史介绍,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为社会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学习茶文化的环境,促进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继承和弘扬传统茶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3.3 茶文化遗产的唤活——世界茶节

从2009年开始,静冈会议艺术中心每年都举行“世界茶节”。世界茶节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诸如茶叶展销会、茶学术会议等活动,这些活动为世界茶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当茶节开展时,世界各国茶叶、茶文化爱好者汇聚一堂来品茶、交流茶等。世界茶节不仅提升了静冈茶园的知名度,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专业茶客,刺激了茶园旅游发展。

4 对中国茶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启示

4.1 中国茶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物质、精神、制度是构成茶文化的三要素,茶文化不仅仅是茶的生产制作文化。中国茶文化起源已久,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使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茶艺、茶道、茶文学等已成为博大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日本静冈“茶草场农法”的古耕文化茶文化遗产不同的是,中国“茶文化第一村”江西婺源县上晓起村是以“传统手工机械和手工技艺制茶”等茶制作文化遗产而闻名[6]。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茶建筑、古茶树、茶园、茶区景点等高品位的文化遗产资源,这都表明中国具有极大的潜力与优势来进行茶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开发。

(1)别具一格的茶馆、茶楼、茶碑刻。中国是最早的茶文化起源地,拥有最兴盛的茶馆业,这也使得品茶论诗成为文人雅客一大乐事。徽州的大白楼、檀干园、西递村的绣楼、上海湖心亭等都是著名的饮茶之所。19世纪中叶建设为茶楼的上海湖心亭,兴盛百年,茶客络绎不绝,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中外宾客品茗、观光的好去处,称得上是“中华第一茶楼”。

(2)特色茶道、茶俗、茶艺表演。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风俗,各地茶艺、茶道差异明显。徽州茶道注重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下,以茶会友,茶为陶冶情操、立德良方。在品茶时一定要聚气敛神,领悟“天人合一”的真谛。同时,与茶有关的风俗也异彩纷呈,其特色表演已成为不同地区茶文化旅游的主要项目。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三道茶艺以其独特的民族气息获得游客倾心。此外,以茶为核心的歌舞演出在当地也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3)独特的制茶技术。江西省茶文化拥有丰富的制茶工艺,典型制茶工艺有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井冈翠绿茶制作技艺、传统水力机械和手工技艺制茶等[7]。传统水力机械和手工技艺制茶,是利用水流的冲击力,机器自动对毛茶进行炒茶、碾茶及烘茶作业。这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手工和机械结合起来的传统制茶工艺在元代便已产生。随着对茶文化旅游意识的深入,中国部分茶遗产旅游资源正在逐步开发,并在湖州、太湖两地,分别形成了以顾渚茶区、碧螺春茶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一批茶文化旅游特色景区和线路。但是大多数茶文化旅游项目较为单一枯燥,仅仅是大同小异的茶采摘、制茶工艺等茶文化表演,不能完全体现出茶文化的内涵、特色[8]。还有一些茶乡无法发展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9],许多茶文化旅游资源还未转化为旅游产品。

4.2 茶文化遗产在地方旅游开发下的生态应用

(1)建立生态休闲观光园,加强茶文化旅游区建设。以茶为核心的旅游,必须注重自身茶文化的特色。最近几年,一些地方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特色和优势,纷纷走上生态茶园、茶叶大观园、茶趣园、茶叶公园等休闲观光园的绿色开发之路,来展示茶园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民俗美[10]。这些园子,为游客提供了度假、娱乐、休憩等服务,还兼具茶叶生产、采摘等其他综合型功能[11],如广东梅州的雁南飞茶园,采用茶业、旅游合一的方法,推广结合茶业生产与旅游参观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发展战略。此外,福建、广东、昆明等地也有着各类极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

(2)举办茶文化艺术节、学术等活动提高知名度。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并且随着人们对精神需求的日益追求,茶旅游项目逐渐被各大茶生产区所挖掘,茶文化艺术节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与茶有关的学术交流映入人们眼帘。部分地区以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为动力,不仅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还以此为契机,走上了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

(3)挖掘主题茶文化宗教民俗风情资源。茶文化的核心是“人”,注重的是风情,是一种随着时间不断进步发展的文化,如茶道、茶的礼仪习俗等。这些民俗风情,无疑是发展茶文化旅游时的核心竞争力。如浙江在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以佛茶文化为特色[12],禅理与茶道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佛文化这种特殊氛围中,将佛理由茶巧妙地表现出来,使得二者相得益彰。 

5 旅游开发下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文化遗产的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良好的保护是文化遗产可持续研究利用的前提。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对文化遗产的竭泽而渔,必将导致文化和环境的日趋恶化与不可持续发展。

中国十分重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最早响应FAO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升到国家行动的国家。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在新的旅游开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

5.1 建立生态博物馆,进行科普宣传

中国茶文化遗产资源众多,分布较广,很多地方都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茶文化馆等形式来对其进行保护,规模较大的有中国茶叶博物馆和福州天福茶物院。博物馆内茶史、茶具等展厅,详尽记叙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在茶博物馆内定期开展的茶道展示、茶知识竞赛等交流活动,既展示了茶文化遗产资源、普及了茶文化遗产资源的知识,也增强了当地居民自主保护的意识。

5.2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茶文化遗产旅游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其发展规划涉及政治、人文、经济等多方面。必须对旅游区进行严格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各项因素进行评估,保证旅游行业产生的环境压力在其环境承载力安全范围内。开发项目中,对古茶树要有严格的保护与监管措施,并定期检查树木的健康度;对古茶楼、茶亭、茶碑刻要有完善的路线范围要求,坚决杜绝人为恶意破坏。只有这样,才能使茶文化遗产旅游健康发展。

5.3 建立多方参与机制

文化遗产的开发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扶持,以带动参与方的积极性。学习和利用日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多方参与机制,可以引导多方参与到遗产资源保护中。

(1)参与方各尽其责,实现效益最大化。政府、旅游和相关科研部门以及当地居民应通力合作,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如政府可以在遗产管理、规划管理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茶业界专业人士可指导当地居民发展茶文化遗产主题的农家乐,开发出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别具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13],在技艺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团体可在艺术传承、扩大影响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惠及大众,提高参与方的积极性。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只有让参与方得到真正的实惠,特别是保护好农民的利益,才能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在实施财政资助的同时,还可探寻土地、就业、生态等扶持政策,激励更多的个人和团体参与到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队伍中。

5.4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为其保驾护航

(1)奖罚并重的政策,促进生产。为了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促进生产,政府可采取一些扶持和惩罚的措施,来引导农业生产。如对研发新品种的生产者进行一定的科研补贴,对采用先进科学生产方式的茶区进行表彰鼓励。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法律监管,制定严格的茶叶品质标准,注重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及有害物质的检测工作[14],对不达标的生产者进行惩罚,保证产品的质量。

(2)志愿者制度,传承文化。无论是传统的茶耕、制茶技术,还是丰富多彩的茶艺、茶俗表演,这些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都需要走向大众,被人们了解、继承和发扬,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政府可以采用志愿者制度,在学校、社区、科研等机构招募志愿者,进行一系列与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文体活动,来普及农业文化遗产的知识,唤起人们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意识,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活动中。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