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以及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失衡等问题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难题。近年虽然在整合资源、资源共享等方面有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资源共享的整体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高校缺少资源、科研资料;地方党史馆、文史馆缺少高素质研究人员,但丰富的文献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将地方雄厚文献资源和高校的教育体制相结合,既为高校提供了科研基地、提供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也盘活了地方资源,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关键词: 资源共享; 传承; 创新; 人才培养
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
(一)高校资源共享现状。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有效、合理的配置有限的资源,让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提高办学效率、教学质量,为社会更好的输送全方面、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目前我国高校资源共享现状从两方面来进行探索:一方面是高校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就是高校资源的劣势。通过对比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就是科研设备,软件就是研究人员和学术成果。高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所等基础设施是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培养专业化、高素质、传承、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
(三)高校教育资源的劣势。高校教育资源的劣势表现在五个方面: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缺少第一手史料;科研缺乏创新。
1.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由于我国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开设科目等方面体系单薄、结构失衡;内容陈旧单一,知识面狭窄,理论与实践脱钩。
2.缺少第一手史料。历史资料简称“史料”,是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历史问题时的依据。史料一般分为第一首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资料是接近或者直接在历史当中发生的,可以直接作为历史依据,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可读性、保密性等特点。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以第二手资料为主,学生无法从中发现问题,也无法提出质疑,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效果不理想。
3.科研缺乏创新。对于诺贝尔奖,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身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我国来说,却少有人拿到诺贝尔奖。目前我国科研人数世界第一,科研经费排名靠前,却很难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发明四大发明、地震仪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而身为他们的后人,我们却没有拿得出手、震撼世界的发明,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科研创新出了问题。缺少科研创新就缺少前进的动力。
二、地方文史馆、党史馆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
地方党史馆、文史馆教育资源现状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来进行比较说明,通过对比能更深刻的了解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一)地方党史馆、文史馆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史鉴今,执政育人”是党史馆的职能体现,当然地方党史馆也不例外。“地方党史研究具有政治性、教育性、服务性、同一性与特殊性几个特征。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具有创新、开放、发展、学术、市场意识,并综合运用求实、多向、独创、主动、超前的思维方式,才能创地方党史研究“资政育人”的新局面。”
地方文史馆集中统一某一地域范围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炮击、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地方文史资料是作用是:“资政”、“ 励志”、“ 存史”、“育人”。 (二)地方党史馆、文史馆教育资源的劣势。地方党史馆、文史馆教育资源的劣势是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大量的文献资源没有得到保护、挖掘、开发、整理、利用。“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更多是处于经验描述阶段,大多是就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及一些实践进行工作体会的探讨,尚未达到深入的理论研究水平,更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多数相关研究仍处于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尝试与认识阶段。”
2.缺少高素质的研究力量。由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上的广泛应用,对馆所工作人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现有的一些人员研究思路欠丰富、手段相对落后、整理不完善、开发利用不到位,缺少科研、图书资料管理、信息资料检索、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3.文化传承和教育缺乏固定的对象及渠道。由于地方党史、文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及缺少高素质的研究力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文化传承和教育缺少固定的对象及渠道。
三、将三者优势互补,实现资源优化
地方馆所雄厚的文献资源和地方高校的教育机制的结合,实现了双方在教育、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能有效弥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高校为地方党史馆、文史馆提高人才力量,同时盘活文史资料,提高文史资料的利用,为文化传承和教育提供专门化的渠道。 地方党史馆、文史馆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学、科研的第一手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四、结论
为使优质资源的共享机制得以运行,建设节约型社会,以高校的优质资源为依托,结合地方党史馆、文史馆教育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创新制度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机制健全的协作平台,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科研、创新水平,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区域型、高素质人才,盘活地方资源等实现社会健康发展。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