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十多年前,如果不是新建的书店,绝大多数书店特别是国有书店可能不会想到自己的店面还会有重新设计并翻修改造的那一天,一来总感觉离改造的时间还挺远,二来改造毕竟是要花钱的。但形势比人强,随着网络书店的持续冲击和新形态、高颜值书店的加入,在实体书店经历倒闭潮再到复苏的大环境下,很多原来还在等待和观望的书店纷纷加入了改造的大军,期望在这一轮变革和发展中能够获得一些生存的机会。近五六年以来,新建和改造的书店如潮水般进入我们的视线,最美书店的概念在实体书店复苏的过程中如同股市中的主力资金连拉几个“涨停板”,书店人的注意力瞬间被“最美”这个词所吸引,无论是新建的书店还是改造的书店,“美”肯定成为一个必须的关键词,由此所带来的书店设计工作除了满足以往的功能性需求以外,还增加了新的附加含义。
从书店的整个建设成本看,设计费占比不算太高。但近年来,有些大牌设计师和设计团队,通过已有项目的宣传,设计费用水涨船高(每平米从数百元到近千元),在书店的整体投入中就不算很低了。即使是目前比较普通的设计公司,书店设计工作从概念到出施工图,报价也在数百元每平米。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设计费用,也让我们不得不认真重视起设计工作。一方面,行业内外的设计公司很多,另一方面,书店能够接触到的设计公司有限,那么,如何有效地选择书店的设计公司?
一、书店方在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书店设计工作如同田间的耕作,必须有优质的种子、肥沃的土壤、精心的田间管理,才能期待可以得到好的收成。书店能否成为一个好的作品,同样也来源于外部各种要素的影响。土壤相当于书店的空间硬件条件,种子相当于书店方和设计方的思考和创意,田间管理相当于有经验的设计公司和书店方在设计过程中的实施和不断修改完善,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书店作品。
近期,在央视2套的《经济信息联播》中,对实体书店的复苏有一个长篇报道,其中所出现的实体书店,有两个共性:一是“新”,新开设的书店,比如成都宽窄巷子里的三联书店、成都文轩BOOKS。二是“名”,在行业内和社会公众中有影响力的书店,如北京的单向空间、钟书阁、西西弗等均有出镜。这些书店的共同特征是:最起码从消费者的口中描述是具有很好的阅读空间和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从购物中心等业主方的角度是看中了书店的独特业态属性和相应人流的贡献度。实体书店通过重新定位和新的设计思路及展示风格,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进而在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抓住了新的机遇。
1、书店定位
客观来说,传统国有书店对书店的定位和分类已经有些落后了,中心门店、区域性门店、校园书店、商超店、农村门店、综合性门店、专业门店等这些说法反映的还是很多年前书店行业的观点。现在的书店可能根据所承载的物业载体属性来分类更为准确,比如独立物业、承租物业、特殊渠道(学校、医院、机关)等。书店在启动设计之前,对书店要确定一个定位,定位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整体功能上的定位,书店在这个城市中属于什么类型、满足什么样的需求。二是视觉上的定位,准备实现什么样的视觉效果,还是视觉效果作为其次,主要考虑经营问题。在定位的过程中要注意,传统的大型门店,如果不能实现复合式经营,和以前各种商业都是单一业态的时代相比,这类书店的聚客能力是在下降的。同时,身处优质购物中心内的书店,购物中心提供的人流量可能也需要书店有一个充足的定位才能完全消化。
2、业态、功能及面积配比
现在新建或改造后的书店基本都是复合式经营的书店,除了传统的图书区域以外,非书产品、咖啡饮品、阅读区、活动区成为书店布局的重点。书店方在提出设计需求时,需要预先将书店空间内所涉及的业态及相应的面积整理出来,供设计师在平面布局时参考。同时,对于规模较大的书店,设置几处收银和服务点位也是需要提前予以思考的。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陈列区域面积的安排,图书面积的占比多少不是一个定数,而是根据这个店的预先定位和所处的环境来考量的。比如购物中心内的书店,还是要强调图书为主体的属性,光是扩大非书区域,而图书选品和陈列没有特点,消费者是不会喜欢的,毕竟在购物中心的其他店面也有类似产品销售。
3、期望的设计风格
虽然说书店的风格选择是设计师需要拿出方案的,但设计师的思路和灵感来源往往也是来自于能够看到的书店和找到的书店设计资料。基于这个原因,书店方其实也是可以对期望的书店设计风格做一些资料的梳理和准备,一是内心去判断未来希望呈现什么风格,二是对设计师未来提案内容中相关素材有个比对的版本。看书店和整理书店资料的过程,有点类似于书店设计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从众多书店的影像数据中去进行分类、判断和分析,形成的相关分析,就可以用来直接判断或指导书店的设计工作。
4、相应的资料准备
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过整理的书店设计需求(设计任务书),设计需求中包括上面提到的业态、功能及大致面积配比,二是书店原始的建筑平面图(CAD版本),三是确定书店方面设计工作的工作小组名单,便于未来设计公司接洽。
二、选择设计公司的主要流程
根据书店性质的不同,选择设计公司的操作步骤有所区别,国有书店一般采用公开招标形式,至少也得是邀请招标形式来操作。按照常规的操作,主要流程是:发布设计招标公告→接受设计公司报名→设计公司投标→组织设计方案评审→确定设计单位。随着招投标法的修订,对以往最低价中标的硬性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未来招标方可以直接指定中标单位,也为选择好的设计公司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条件。如果是采用邀标的形式,那么实际上在此之前就需要对邀请的设计公司有相应的了解。
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在哪里?发了招标公告就会有人来报名吗?其实不然,以下几种途径算是比较靠谱的:一是按图索骥,通过已有的书店项目找设计师,一般来说同行之间总是乐于介绍的;二是搜索书店设计案例,进而找寻相应的设计公司,这一般需要在设计网站上去寻找,检索工作量比较大;三是找上门来的设计公司,比如做书架的公司、当地的设计公司或设计师等,书架公司往往也是靠口口相传,在一个省做了项目就想办法深挖下去,持续关注着其他书店项目;四是大咖级别的,名字和名声在那里,通过书店同行等总是可以找到联系方式的;五是主动找专业的设计公司,可能没做过书店,但是可能对书店设计有兴趣的,这样的公司也容易出好作品。
店面数量较多的连锁型书店也不会把设计工作都放在一个设计公司的篮子里,比如钟书阁就有好几个设计合作伙伴,言几又的设计合作伙伴包括GLC和峻佳设计等,方所成都店的设计师是来自中国台湾的朱志康。从国有书店的角度看,有的是总部层面统一考虑,有的是在项目所在公司的层面进行确定,最后选择的设计公司也呈现多样化。但必须明确的是:设计工作是不能“试错”的,确定了设计公司,不管最后呈现的结果如何,在中间基本上想推翻重来的可能性不大。正因为因此,设计公司的选择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在书店方选择的过程中,对于设计公司的了解以及设计公司对于设计任务的初步展现是比较重要的关注点。但不得不说,由于很多设计公司处在强势地位,或者是按照设计行业内的规矩,在招标过程中评选方案的阶段,一般只能看到设计公司本身的详细介绍,对于整个项目的实际设计往往只能看到概略性内容,最多程度也就到平面图、一些设计的草图等。更多的设计内容呈现需要等到招标确定、合同签署后才正式展开,这对于选择设计公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是书店方必须了解的。为什么?因为设计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建造或者设备采购,价格及服务可以直接作为评判标准,设计工作的重要特征就是设计创意是可以直接出售的。我之前看到一些书店做的设计方案比选工作,坦率地说,虽然书店方基于好意给设计单位以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这种补偿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达到选择的目的。因为设计公司会看菜下单,补偿金额多少,他会相应地排出工作量,达到那种初步呈现但基本还是雾里看花的状态,最后也就感觉设计公司出来的方案也就值那个工作量的价格。因此,实际上这种方案比选也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确定设计公司的关键点
书店方如何确定设计单位,从招标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评判的角度,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判定:
1、看以往案例。看案例的目的不在于统计这个设计公司设计了多少书店项目,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所有的设计公司绝对做不过书架生产公司,他们的书店案例数量可能远超一般的设计公司,而且可能还都是提供了内装设计服务的。看设计公司案例的目的在于两点:一是设计公司设计过什么样的书店项目,这些书店在开业后的经营表现如何,有没有比较多的正向反馈意见;二是设计公司提供的设计案例与本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只设计过小书店,贸然去设计一个大型书城,很明显这个判定是有问题的。如果有可能,其实在接触设计公司时,可以让设计公司就曾经设计并实施的书店案例做一次完整介绍,当初为什么这么设计、怎么思考、怎么规划和怎么设计,这有助于书店方对设计公司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有更全面的了解。
2、看平面布局。平面布局是可以看出设计公司设计功底的,但前提是作为书店方,你具备这样的技术力量能够对平面布局的优劣进行判定,而不是看着画了个大概感觉都差不多,这中间的讲究是比较多的。平面布局在整个投标文件中其实应该是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因为这直接决定着未来室内空间设计的走向和呈现。我之前看到过很多书店的平面布局图,包括设计方案中的,但是很少能看到设计师为什么要这么布局。我也听过很多设计师在介绍平面布局时,都是从交通流线这些角度来介绍,难道路能走得通、能够连接各个功能区块,就是好的平面布局吗?不尽其然,我的看法是:一是看可用性,平面布局是为书店工作人员和消费者服务的,好不好用这是最关键的要素;二是看合理性,这就是看平面布局是否正面回应了设计需求,在各个功能板块的分布安排上是不是合理;三是看新颖性,平面布局图看上去就是那种传统的布局风格,还是结合项目空间进行了最优化安排,很多不是方正的建筑平面,设计师“精巧”的心思体现在哪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读图看到的。
3、看概念创意。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谈到过,现在的设计方案特别是在概念方案阶段,容易出现几个问题:一是强地域化,扯了一大堆本地的人文风物,好像设计创意从这里面来,最后设计元素就是提炼、抽象并在局部放大;二是PPT方案,找了一大堆书店的照片,国内外的都有,甚至还有办公室或者图书馆等图片,然后告诉书店,未来的书店会是这样子、那样子,到最后其实什么也实现不了;三是只管自己设计、不管书店使用,只要好看就行,反正要去评设计奖、选“最美书店”的,书店最后用起来怎么样,设计方是不管的。这以上都是不负责任的设计公司的做法。
概念创意怎么看,首先是分析项目的室内空间如何应用,层高5、6米以上和层高4米,在空间里能发挥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书店要么是找旧房子、要么是新建物业里要挑高两层、如同电影院一般,大家所能看到的很多不错的书店设计作品,在空间或外观上一定有发挥的余地。如果你的项目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而且方正的建筑,设计师的发挥空间是有限的。其次是书店的美在设计方案中是如何呈现的,用书架和布局的美,还是用造型和软装的美,投标方案中可以看到这些,如果看不到,那可以问问设计师,书店的美如何具体体现。最后是看地域元素、集团元素的具体应用,强地域元素最起码是我不太能接受的,越是本地消费者常见的越要进行抽象化处理。这一点,西西弗处理得比较好,西西弗全国的店面走进去基本都是一个风格,但是它专门有一个橱窗作为本地化元素的呈现,而且造价也不是很高。这个做法就很像星巴克在每个城市所发布的城市主题杯一样,让你会真正记住你所在的这个城市,并且当你去往不同城市时,会去留意这个城市的风格呈现,这种做法是值得赞赏的。
中国人的传统一般是希望“少花钱、多办事”,但在设计领域这个朴素的道理并不完全适用。书店的设计好坏与设计费价格有一定关系,最起码那种收费非常低的设计公司,能出好作品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但这也不是绝对关系,同样,设计大咖们不会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普通的设计公司也不代表就不能出好的书店作品。这和运气没有关系,而只是看书店方和设计公司如何在项目中去投入精力和心血。因此中国还有个道理叫“勤能补拙”,书店设计无分内外,越是我们不太掌握的方面,我们多花点心思,那么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可控的结果呈现,更何况,设计公司只是过客,而我们会一直在书店坚守。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作学习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