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发展沟域经济,山区丘陵弯道超车的良机

12月24-26日,中国(洛阳)沟域生态经济发展论坛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国内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洛阳打造沟域生态经济的创新探索展开深入研讨。

什么是沟域经济

沟域经济是指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单元,充分发掘沟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和产业资源基础,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科学规划,集成生态涵养、旅游观光、民俗欣赏、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产业内容,建成绿色生态、产业融合、高端高效、特色鲜明的沟域产业经济带。

发展沟域经济有何意义

我国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区面积占整个陆地面积66.7%的国情和农情,决定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后,这些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们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地区,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地区,更是我国最有增长潜力的一类地区。因此,推进山区丘陵沟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

洛阳发展沟域经济经验

洛阳沟域生态经济以生态保护为底色,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为条件,以政策扶持为保障,赋予了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区经济多种新内涵和新功能。通过建设沟域生态经济产业带,增强了沟域的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生产功能、安全功能,为建设新时期宜业、宜居、宜乐的新沟域,构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人为核心的沟域产业体系、服务体系、文化体系和安全体系,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的动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洛阳沟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还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为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洛阳沟域生态经济是新阶段推进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新机制、新动能。总结推广洛阳经验,对新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专家观点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 尹成杰:

沟域不再是穷乡僻壤,新时代山区、半山区的沟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通过沟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强化沟域产品的供给功能,生活服务功能,生态建设功能,文化教育功能,休闲康养功能,观光旅游功能,安全防控功能。因此,山区、半山区的沟域经济是多功能性的,而且要比平原区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种产业发展起来以后,沟域经济会形成一个发展的支柱,沟域经济连接着城乡的消费需求,拉动城乡经济的融合,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的动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陈晓华:

沟域生态经济发展点睛之笔和要害就在“ 生态”两个字。山区的生态是它的底色,也是发展的本钱,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讨论沟域的生态经济发展,首先要以生态为前提,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此外,要补齐交通、通讯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三个明显的弱项短板。同时,要认识到和过去山区发展、丘陵开发相比,沟域生态经济发展最大的差异在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它是自觉融入到国家区域开发的大战略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目标中去统筹考虑和科学规划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专家 鲍淑君:

研究下来,我们发现黄河流域的产业发展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需要花大力气去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沟域经济,具有政治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要重点推动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和竞争力的提升,来促进“ 四链协同”——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同时,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做好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的创新,可以在人才培养、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融资方面做一些创新的探索。

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唐园结:

洛阳发展沟域生态经济的创新探索,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它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现“两山”转化的成功范例;既是通过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现代化来实现全域脱贫的成功探索,也是以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产业升级进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有益尝试;既是以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新动能的鲜活经验,也是以城乡良性互动实现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宛康:

发展沟域经济是洛阳“十四五”期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洛阳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沟谷文旅业、半坡林果业、坡顶生态林,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打造了53条全景化、立体式的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年产值达30多亿元,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沟域经济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一条条昔日无人问津的穷山沟变成了生态美、百姓富的“金银川”。

洛阳市副市长 王军:

长期以来,山岭沟坎众多的地形地貌一直是洛阳农业发展的“软肋”。“十三五”以来,洛阳针对沟域生态脆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产业落后、贫困发生率高等瓶颈制约,将发展沟域经济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盘谋划、扬长避短,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二是坚持产业主导、培育特色,三是坚持生态优先、擦亮底色,四是坚持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省农办原副主任 余振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在浙江的新实践有:一是要树立经营村庄的新理念。为了解决经营人才的问题,浙江启动了两个“千万工程”——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和千镇科技特派员和万村指导员工程;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两进两回”,即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进一步解决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二是培育美丽经济的新业态。培育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等美丽乡村新业态,变“沟沟坎坎”为“走走看看”,变“卖山林”为“卖生态”,让农民吃上“生态饭”、“美丽饭”。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张占仓:

河南境内黄河流域乡村产业振兴的地域模式有几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第一,确保粮食安全模式,河南省作为产粮大省,做得非常扎实。第二,地方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模式,这是北方若干农区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模式。第三,丘陵山区的全域旅游模式。第四,巧媳妇工程。这几年在东南沿海的服装产业,向东南亚国家和内地转移过程中,组织了大量的服装产业向河南省转移。第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第六,特色小镇模式。

成都市源素轻旅产业集团董事长 李彪:

我从普通的乡村产业从业人员角度来分享一下成都典型案例。2018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启动了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作,“十里庭院”林盘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湾家村,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形成了以共享农产红酒文化主题民宿、会议团建等。通过好的机制,统筹了“四零模式”:一是零要素新增,盘活闲置资源;二是零农户搬迁,融合住商形态;三是零门槛共享,降低产业成本;四是零缝隙衔接,建立互性机制。

本次论坛由洛阳市人民政府联合农民日报社主办,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洛阳农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农民日报社三农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报农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到洛阳各县区就沟域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现场调研。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