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租下了一个乡村四合院,就在一片稻田的边上,一个几十年未曾被打搅的老宅,很破败满是黑土蛛网,一点一点的打扫清理出很多老物件,一边擦洗整理一边体会着之前主人的生活样态。
很喜欢这种古老的乡村院落,时光像是停滞了几十年,后来的人再接续他的故事。满地整理出的老物件,都轻拿轻放,生怕用力过猛坏了那股沉着的屋气,毕竟要在这里住下和之前的屋气产生连结。
原主人姓杨,民国时期居住在这里。应该是一位热爱生活,懂得经营的儒商,擅长音乐爱好画画,生活富足也很精致有品位。下面的图片几乎印合这个判断,这些物件要好好的保留下来,向屋主致敬。
这个很像文具盒的东西是什么呢?上面的图案是个浴缸,里面坐着一个小胖娃,妈妈正给他洗澡,盒子已很斑驳,辨认上面的英文TOILET SOAP,原来是个香皂盒,产自日本,但是看不出是什么牌子了。
滇西日报,百科上讲是由顾建平先生抗战时期在云南创办的滇西宣传抗日救国的报纸。这期的头条是:盟机飞临衡阳助战,我军收复萍乡益阳。这应该是说1944年的长衡会战吧。
这是张民国二十一年的借约书,就是借条。意思是大理人氏李某将祖上遗留的田地抵押给大理杨某,借得大洋40元整。借条还保留在这个老屋里,那判断借款人应该还没归还借款,那块地早已姓杨了吧。
这个应该就是地契了吧,斑驳得已经看不全上面的内容了。一边整理一边想,当时那位李先生一定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难处,才将祖上的田地抵押借款。到底是什么困难呢?一时间我联想了很多很多。
李先生难道是家人生病急需用钱?或者闯了祸要赔偿?亦或是拿去梭哈?还是创业需要启动资金?又难道是不再留恋家乡,变卖家产远走他乡?这些物品背后一定有着故事,有可能寻常也可能精彩。
不用说都能知道,这是那位大户人家杨某的名片,民国时期的名片,每一张都是毛笔手书。很想了解这位杨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来由,网上查了查,没找到他的生平记载,只能看着这些物品脑补了。
那个盒子最开始我以为是扑克牌,问了很多人,大家说可能是香烟,原来这位杨先生有抽烟的习惯。整理着物品,慢慢的感受着这位杨先生,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也算是对老屋主人的一点敬意了。
一把擀面杖,一把尘刷,一块木尺,一只应该是二胡的琴轴。整理到这里,脑海蹦出个画面,漫天繁星,梳着背头身着西装的杨先生,坐在芭蕉树下,拨弄着二胡来一曲刘天华的《空山鸟语》。
堂屋的门上还贴着一幅画,这是什么花?红梅花,白梅花,一只小蝴蝶。从技法功底来看应该是初学,画的也比较朴实。杨先生是个雅士呢,多金,懂生活,还文艺,放到现在也多多半个万人迷了。
哟哟,那是一面鼓。杨先生绘画可能不咋样,也许音乐还算玩得溜,用力过猛,破了一个洞。
这是墨斗还是梭子?确定了,是梭子,以前织布的工具。渐渐的又带出了女主人的样貌,贤惠持家,相夫教子。可惜翻遍了院子老屋的角落,也没又发现一张照片或是一张画像。
许多间屋的回廊上都装饰着这样的画。
二
真的很烂,快要垮了
租下这个院子的主角并不是我,是一个传奇的同学。有一天突然联系,然后我就到了云南,就见到这个破院子。他说以后就呆农村了。想想人生不就是东一下西一下的吗,挺正常,我就当他的帮手,先开荒,光是野草就割了几大筐。
清扫之后稍微好点
同学是个设计师,公司做得好好的,突然去了几个城市找寻历史的痕迹,出了一套书。又突然去了北京,在那里画画生活。又突然来到云南租下这间破院子。这样一个人,又在搞什么名堂。
越看越有味道了
古旧的院子很符合他对历史的理解,他北京时候,就有找院子的想法,邀约我一起去生活。昨晚翻看聊天记录,他说我: 一再给你说,你是对物质无所求的人,不要24小时拼命挣钱耗费生命,你最适合做那种跟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事情。
烂的时候真的不想碰
生活而已,心安就好,我是这么理解。有网友说这个房屋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灵魂的,就问晚上怕不怕。我想万物有灵更需内心来连结,善意相处不必害怕。同学远在北京时的起心动念,就已经给远在云南的古老院子注入了正向的能量。
可能是不想劳动,打扫完了还是不错的
有网友又说这个院子可以改建成一个民俗博物馆,我觉得不会,民俗应该就在未来的生活中,融入一起了,无须没有生命的陈列。虽然我来帮忙开荒,也很好奇同学的打算,心头推演着院子的作用,毕竟定了功能才好说改造啥和保留啥。
会不会有妖怪
对于院子的修整,我完全空白,如何保留本来的样貌,如何添加现在的元素,以及同学主观的美学意图,我都不知道。眼前一堆如山的旧物和垃圾,我在想这院子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也含糊,我并不清楚他租下院子有何打算。
生怕踩空
一楼到二楼堂屋的楼梯已经朽了,不小心都会踩断掉下去。看来整个院子的木结构部分都得修整加固或者更换。同学说得去找那些老楼拆下的木料来修。我想二楼上应该会有一间空间大的画室,屋顶留几处玻璃瓦,光线可以投在画布上。
说实话很想据为己有
生活起居的房间肯定会有,虽然要最大限度保留民居的原貌,起居房间还是可以舒适现代一点,北欧风?中国风?还是自我创意的混搭格调呢?记忆里同学是注重生活品质的,起居房间应该是简洁不复杂的,就地取材的自然装饰应该有。
看着一对烂东西很头痛
厨房我觉得不应当设置在围合的木楼中,避免明火带来危险,也跟院子木楼的气质不搭调,最好是在木楼之外的某一处设置。也不会有川菜那种煎炒爆煸炝炸烫煮,应该是轻食一类的无油烟做饭方式,自然创意可能是未来院子的基调。
确实不错
那么多房间,仅仅是自己生活,做饭画画未免太浪费了吧。同学会不会打算用来做间民宿客栈呢? 农村田园、稻田农作、小镇院子、彩虹火烧云等等,画风想想都很美,同学你真是这样考虑的吗?如果是,我可以来游居小住一段时间。
房间里的墙上还有装饰
那么咖啡馆呢?民艺茶肆呢?如果是这样的设定,那一定是民宿客栈的配套,前提是当地要是个网红旅行地,可惜不是。那么单纯的咖啡茶肆并不可取,没有人来啊。最靠谱的就是建个民宿客栈,咖啡茶可以有,悠闲的田园生活中来一杯拿铁。
你家的房子不是这里了,哈哈
一切都不过是我在猜想,未来的样貌不得而知。
三
终于见到了修整后的院子,已是一间民宿客栈,清晨阳光很斑驳,感觉别有意味。
感概这曾经的农村富商大院,几经岁月变迁,又有了新的样子,其中的元素和内涵经由不同的人得以传递。
70年前,农村商人杨先生在这里新建了一座宅院,请了云南的有名画师来彩绘装饰,山墙、柱头、檐口等地方还保留着这些彩绘的痕迹。
当时宅院建成没多久,杨先生便背井离乡远走海外了,其中的缘由不得而知。
之后几十年无人打理便一直荒芜。同学租下院子时发现木楼甚至都朽坏了。
同学说他前后翻修花了100多万,我很惊讶怎么看不出来啊。他说保护老建筑比新建还麻烦,遵循原先的工艺方法,很多地方花了钱就跟没弄一样,老院子才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来样子。
同学花钱在云南搜集了许多当地拆老房子留下的老砖瓦和老木料,千里搬回这里,他说这些是好东西,又请来当地老工匠,就这么开始修整了。
没什么装修经验技巧,也没有规划图纸,完全是做到哪里构想哪里现场发挥,土建和木工都是当地的传统方法,比如砖墙都是土夯的,抹墙的灰浆也是土法制作。
经过一年多两年,老院子开始有了新的样貌,原来被泥灰盖住彩绘全都展现出来了,有题字、壁画、浮雕等等。
这个算房屋翻新,最大限度延续了院子的老样子,那些彩绘,画像,糊在墙上的报纸,包括上两篇提到的那些宝贝,甚至木柱上一颗小铁钉,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之前清理院子发现的作业本,抗战时期的作业本,有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等等,也被装裱了起来。
故事还在延续,也许几年之后又是全新的经历。
文章来源:@正襟巍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