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关注 | 疫情之下,金融如何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考验着中国,也在考验着各个产业。文旅产业被认为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政府部门正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文旅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包括利用金融手段。

如何看待疫情之下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提出了5点思考。他认为,支持文旅产业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如何走出困境,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有打持久战、拉锯战、攻坚战的准备。

金巍现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关村梅花与牡丹文化创意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经济学、文化金融、产业金融、金融科技研究等。

2016以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金融发展进入规范与创新平衡发展时期。受大环境影响,文旅产业资本市场一度处于低谷,实际上这一领域尚未走出“凛冬”季节。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经济正在形成巨大冲击,文旅产业(本文“文旅产业”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又首当其冲,可谓凛冬未尽,雪上加霜。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在保持整体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对文旅产业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也有特别的关注。目前,已经有浙江、江西、北京等多地出台政策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其中有三十多个省市及地市各级政府部门专门出台政策应对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这是比较罕见的。当前推出的手段不可谓不全面,其中财政税收手段、金融手段是最重要的内容。很多措施都包含了减税、减费的措施,要求金融机构的内容主要是要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包括降低贷款利率,不抽贷、断贷、压贷,贷款展期,给与一定额度的其他续贷,无还本续贷,降低融资担保成本、免除相关手续费等。另外政府对企业的运营及管理成本也给予了关注,要求降低、减免房租,降低用电成本等。应该说,很多措施是接地气的,是关照了微观主体的基本诉求的。

关于如何认识金融支持文旅产业,积极应对疫情,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而健康发展,有如下几点思考。

0 1

文旅产业影响程度仍未明朗,应有打硬仗的准备。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1171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1478亿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重达8.99%。全国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210.3万个,从业人员有2055.8万人,企业众多,从业人员规模巨大。同时,这两个产业的中小微企业比例较大,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显然,中小微企业抗冲击能力差,而一旦这个群体受到致命的打击,我国的就业、民生都会受到巨大影响。

应该说,文化和旅游产业最困难的时期还没有到,可能要到四月份才会明朗。如果四月份还有很多文旅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将形成一些不可逆的产业伤害。支持文旅产业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如何走出困境,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有打持久战、拉锯战、攻坚战的准备。

0 2

抓住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的特点,对症下药。

文化旅游行业内部分业业态差异较大,经营管理上有较大差别。金融机构在服务时应重点考虑企业的经营模式、财务特点、资产特点、人力资源结构等因素,分门别类,有针对性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如文化内容型的企业多为以项目制为中心的中小微企业,包括电影电视制作、戏剧创作及演出、实景演出等,这些企业可能项目刚刚上马,成本已经开始产生,如贷款,但因为疫情停工后将无限期等待,甚至项目下马。类似的还有会展服务企业,以项目聚集人力资源。对于这类企业,应结合已经立项的具体项目进行评估,予以专门的关注。电影院线、景区依靠门票收入形成现金流,已经实施的与现金流相关的抵押、证券化等金融方案需要重新评估并予以补救。

0 3

成本分担,责任共担,共度难关。

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中小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活下来,通过降成本,包括资助使用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是可以取得效果的。应该说,很多措施是接地气的,是关照了微观主体的基本诉求的。这次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影响较大,形成的经济压力也很大,不是某个政府部门、经济部门或市场主体能够独立承担的。所以,出台金融支持应对疫情的相关政策,应建立在政府、金融机构、文旅企业、员工多方主体共同承担的原则上。企业应能够制定较好的自救方案,能够挖掘企业自身潜力,员工也应具有承担部分收入损失的基本担当,这是金融支持文旅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之一。

0 4

尊重市场规则,尊重市场主体权利。

疫情影响巨大,正在检验市场能力、企业的能力和产业的能力。在一定的外力扶助下,市场主体应能够激发生存欲望,应相信市场有自我修复能力。政府应仍将重点放在制度环境的构建上,金融机构把重点放在清理积案、提高效率、应办快办上,企业具体怎么干,怎么自救,政府和金融机构都不应越俎代庖。金融机构不应过度使用金融工具。信贷机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支持,首先要做到的是“不雪上加霜”,如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在商业领域不应过度降低风险管理要求,防止担保等方面产生衍生风险。公共危机事件中,市场主体既有义务,也有权利。不应过度干预商业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强制商业金融机构承担过重的公共救济责任。可以在规则之后进行免责或救济,但不应破坏市场规则,不能要求市场主体以支持企业的名义先行放弃市场规则。

0 5

着眼中长期目标,释放活力,调整结构,促进改革。

疫情冲击之下,活下来是最现实的需要。但对金融来说,还需要着眼未来,需要在结合激发市场活力、调整产业结构等目标开辟第二战线,为疫情之后的产业金融服务做准备。一是以恢复市场创新活力为目标,制定文化产业金融及旅游产业金融服务创新方案,对已经基本消除风险隐患的新金融模式松绑,给新金融活动更多空间。二是应结合区域特点,将金融解决方案的重点放在产业调结构方面。未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产业结构问题,重要方向是要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生存能力。三是应结合金融市场改革,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目标,加快资本市场改革。结合注册制改革,加快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在新三板挂牌。四是结合防风险目标,加速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建立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如要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信用贷款比例,就应着手以金融科技推动建立具有长期效应的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在近五六个月时间内,这些问题应与渡过难关的短期目标一并考虑,否则疫情过后可能重新回到原点。

(2020.02.07 北京)

注:本文综合自“中经文化产业”“深圳文化交易所”微信,本文仅用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