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发展乡村民宿存在的风险性

乡村民宿具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创新村落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优化、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治理创新的多维功能。但调研发现,当前乡村民宿发展易引发“五大风险”,亟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跟风投资”问题

《2018中国民宿客栈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住宿市场规模达到158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显示出旺盛的住宿需求。民宿投资主体日渐多元化、大众化,不仅有个体投资,还有大型旅游企业、地产商等资本巨鳄投资。截至2018年民宿产业资本基金规模达1000亿元,专业机构达50余家,包含业内顶尖资本机构。同时,各地政府也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如南京提出未来5年,打造50个以上市级美丽乡村民宿,发展民宿超过1000家;山东提出“十三五”末将建成3000家高端精品民宿。

但数据显示,乡村民宿市场回报并不理想。民宿投资回报期一般在4—6年,总体上乡村民宿投资回报率并不高。跟风投资将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风险,又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由于过度扩张,缺乏统筹布局,不少乡村民宿甚至出现“孤岛”现象,周边公路、公厕、网络、市场、停车场、指示牌、供电供水、娱乐活动设施等很不完善。

二、“同质化”竞争问题

个性化是乡村民宿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但调研发现,不少乡村民宿活动项目单一,停留在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的层面,缺乏与生活习俗、生态资源、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体现民宿主人独特气质、内涵、特征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故事分享”不多,出现“同质化严重、故事性缺失、人情味流失、地方性消失和乡村性遗失”等突出问题。乡村民宿的同质化竞争,容易引发价格战、纯粹规模扩张及服务质量下降,不利于乡村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三、“过度高端化”问题

调研发现,不少民宿业主认为精品民宿就是走高端路线,过分注重民宿的包装设计,将原本极具个性化的民宿按照酒店方式进行管理,聘请专业酒店管理团队,或者对民宿的客房、餐厅硬件设施进行酒店化改造,按照酒店配齐各种用品,或者干脆推倒重建,过分强调设计感,既丧失了民宿的人文内涵,又导致价格过高市场份额的流失。

四、“法律不完备”问题

乡村民宿虽然从国家层面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但具体到地方实践依然面临法律不确定性风险。如很多地方对私有住房作商业用途尚未放开,导致部分乡村民宿“名不正、言不顺”,无法取得经营执照,不能开具发票,不能获得消防、卫生、公安、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许可,只能“暗箱操作”,风险隐患很多。很多农民的房屋布局分散、建筑质量不高、缺乏消防设施,存在人身、财产、消防等重大风险。同时,民宿业主与房屋业主之间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如云南大理,房屋业主在合同租赁期未满,就将民宿产权收回自己经营的现象日益增多。

五、“去农化”问题

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应始终放在“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否则乡村民宿就丧失了生命力。但调研发现,不少乡村民宿缺乏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行业特色、空间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单纯突出民宿的住宿、餐饮、观光、休闲等功能;有的甚至将原居民迁移,仅仅把老房子盘下来发展乡村民宿,缺乏对当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的甚至排斥村集体、村民参与民宿发展,民宿业主与当地农民、村集体之间尚未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推进乡村民宿发展要立足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将乡村民宿与本地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产业基础、乡村文化和生态条件结合起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利益共享原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真正发挥乡村民宿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创新、乡村文化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治理有效的功能作用。(完)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络)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微信平台、网络资源及农军学堂整理与原创,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