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特色小镇不需要表面的喧嚣热闹,更不能成为一些企业自我营销的噱头,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内涵、实实在在的行动;更不需要劳民伤财,而是需要因地制宜。
“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已有3年。2014年10月,浙江提出“特色小镇”概念。此后,特色小镇在国内的发展以燎原之势铺开,政策出台密度加大。目前为止,福建、重庆、甘肃等多个省市均已发布相关政策。
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约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同年10月,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由住建部公布,进入这份名单的127个小镇由三部委共同认定。
2017年8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及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并督促检查第二批特色小镇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予以整改。住建部表示,将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对已认定特色小镇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
一时间,金融小镇、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青瓷小镇……依托各地自然和社会条件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正以鲜明的产业形态、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茁壮成长。
新型城镇化的钥匙
“从理论上来讲,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有正面和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说。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就是促进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而发展“特色小镇”正是探索科学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方法之一。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这是国家首次将“特色小城镇”概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它既是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战略肯定,也预示着特色小镇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谈及“特色小镇”的内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表示,特色小镇是指与其他小镇相比能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某些领域能够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要体现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点,发挥地域优势,在此基础上找到有生命力、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在城镇基础设施和建筑风貌方面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匹配,充分体现当地的风俗特点。
贾若祥强调,“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推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大中城市或城市群的发展,还要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也表示,建设特色小镇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式。
刘云中进一步阐述,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能够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特色小镇就是要激活、释放小城镇的活力,为大量农村人口城镇化提供体面的工作机会;同时,大量有特色的传统村落、集镇都需要保护或者需要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建设特色小镇也是留住乡愁、留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路子;建设特色小镇是完善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内容,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较为完整的城镇体系,其中,小城镇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把小城镇建设好了,才能更有效地吸纳人口、缓解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实现新型城镇化。
自2014年发展至今,特色小镇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遍地开花的特色城�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贾若祥直言,在可选余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小城镇建设往往本着“捡到篮子就是菜”的想法,很难对城镇发展进行长远的谋划,甚至缺乏必要的规划,造成为了“特色”而“特色”,甚至还存在填湖、削山、砍树等破坏生态的现象。
重点在“特色”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告诉记者:“特色小镇并不是过去那种行政意义上的城镇,关键是要有特色。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中,特色小镇一定不仅仅是产业小镇,而是宜居又宜业的综合小镇。但现在很多特色小镇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表示,特色小镇是中国新型城镇化一条必经之途,也是十九大提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国家政策也在助推特色小镇的发展,然而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小镇由于同质化严重,大多没有清晰的运营思路,或仅仅停留在跑马圈地的层面。
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避免“千镇一面”、唱“空城计”,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看来,所谓“特色”,就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征,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功能。
7月10日,住建部下发了《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着重对当前出现的特色小镇“特色不特”问题提出了三大纠偏要求:一是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二是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三是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贾若祥认为,为了保证“特色”,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是“规划先行”:一是要突出特色,以特兴城。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发挥小城镇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就是小城镇的最大特色,要通过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特色和长处,促进小城镇做精、做专、做强。二是要以大带小,联动发展。小城镇发展要和毗邻的中大城市联动起来,根据自身优势积极承接毗邻中大城市需要向外疏解的功能,通过借大城市的力和势,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三是要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小城镇的建设要建立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要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合理规划小城镇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不能贪大求洋,更不能冒进。 “特色小镇的建设目前还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选择具备基本条件的小镇着力建设。”刘云中建议,除了要找有一定的产业特色、与中心城市联系较为方便的小镇,又如有较为悠久历史传承、民族特点或者有较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小镇,还要根据这些小镇的特色进行规划与建设。成熟一批,建设一批,不能着急赶进度,要尽可能地回避运动式的特色小镇的干法。只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小镇本来具有的特色,同时借鉴一些共性的、普遍适用的技术尤其是建筑节能、垃圾固废处理技术,才能够避免那些重复的、“千城一面”的建设。
核心是“产业”
有特色还不够,因为“特色”并不代表小镇建设没有风险,不会失败。李迅认为,世界上成功的特色小镇都需要经过长时间沉淀,而小镇失败有可能是产业定位失当、只规划不策划、理论脱离现实、为文化而文化、做旅游无差异等。
刘云中曾强调,特色小镇的施工建设只是开头的一小步,后期的管理、维护和运营是重头戏,不能相互割裂,造成资源浪费,要使特色小镇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因此,在北京产城融合技术研究院院长胡柏看来,“发展特色小镇,涵盖内容丰富多元,但最核心的是产业”,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实现产镇统筹和协调发展,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产业,从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为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支撑。
“要更好地推进特色小镇,首先要以创意为先导,如果建设的起点不高、创意不新颖的话,如果想象力贴着地平线的话,这样的特色小镇恐怕建成之日就是落后之时。”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余钟夫同样强调了产业融合理念。
余钟夫说,特色小镇要以产业融合为精髓,究其本质是一种产业跟城镇新的融合形式。
与此同时,因为与土地紧密关联,特色小镇建设“房地产化”备受警惕。在申报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过程中,以房地产为单一产业的小镇被剥离。
据媒体报道,一些地区还存在借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现象。在珠三角,某房地产企业借助“科技小镇”概念推动产业地产,获得地方政府大量土地资源支持;在长三角,一家房地产企业打算在大城市周边打造标准化的“农业小镇”:两平方公里农业区配套一平方公里建筑区,计划承载3万人。
而那些高调进入的房企参与特色小镇的开发面临着前期资金投入量巨大,且回收周期长的难题,必须告别靠卖房盈利的高周转模式,面向靠产业运营来收租金的、低周转的长线路径。
行业中,已有企业因把旅游项目房地产化运营而吃到苦果。无锡灵山旅游文化集团战略合作伙伴、赛博旅游文创执行董事谢超透露,“七年前尝试过像房企那样走开发路线,在灵山拈花湾修了两亩半的样板示范间就尝试卖房子,但是一年来卖出不到20套房,因为项目位置尴尬”。最后拈花湾项目放弃了卖房思维,按照旅游景点来运营才得以成功。
“要防止特色小镇成为‘房地产小镇’,防止打着特色小镇的旗号去掀起新一轮的房地产热。”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多次呼吁。
动态监督与淘汰制
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委印发《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各地区应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各地区要注重引入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为特色小镇主要投资运营商,尽可能避免政府举债建设进而加重债务包袱……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中,更是提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指出,这是特色小镇一词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亮相,对于特色小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仍然要规范当头,避免特色小镇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说,特色小镇建设正在经历一个野蛮生长、快速扩张的过程。面对这种显而易见的过热情绪,相关职能部门发布指导意见、调高监管定调,可谓及时而必要。此举在确保特色小镇短期降温的同时,也必将从长远上推动其有序发展。
特色小镇热潮背后,重要推手之一是政府。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正确定位角色的问题再一次摆在政府面前。
有专家认为,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不能主导,也没有能力主导,应该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府不应有长官意志,不能人为地去确定指标和制定行政命令,而应创造条件,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刘志峰还建议,要有考核和退出机制。特色小镇不能是一顶万能帽子,戴上便万事大吉。
2017年8月,浙江省对外发布的2016年度78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对象考核结果显示: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等5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为降格小镇,杭州湾花田小镇、温岭泵业智造小镇等6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为警告小镇。
据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介绍,上述11个小镇被约谈,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推进不力、建设滞后。一方面,降格小镇和警告小镇普遍存在有效投资不足、产出低效、创新乏力等问题。
事实上,诸如项目进展缓慢、功能融合不到位、市场运作不足、财政等指标收入为零等等,上述11家被约谈的小镇每家问题都不少。针对这些问题,翁建荣分析说,造成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握住特色小镇“创业创新产业发展平台”的定位,甚至是新瓶装旧酒,把小镇和工业园相混淆。
浙江省对特色小镇的动态监督与淘汰制,曾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不少专家表示这值得国家级特色小�和各省份在特色小镇创建中借鉴。
翁建荣还说,特色小镇如果没有科技投入,没有科技型企业的带动,没有高端人才的集聚,要想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建成创业创新产业发展平台,那就是一句空话。
正如住建部所不断强调的,特色小镇不需要表面的喧嚣热闹,更不能成为一些企业自我营销的噱头,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内涵、实实在在的行动;更不需要劳民伤财,而是需要因地制宜。相关地方和企业务必要克服浮躁、急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坚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崇尚品质,把特色小镇真正建设成为传世精品。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