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注重乡村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重形成鲜明的乡村个性特征。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丰富内涵,彰显特色;传承历史,记住“乡愁”;借景造势,打造品牌。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由农业部发起、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是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个性、记住游子乡愁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和有效形式。
党中央非常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李克强总理对“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作出批示,强调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创建。
一、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意义重大
1. 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状态
乡村作为一个与城市相对应、相对独立的生态和社会单元,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着眼点和归宿必然是把人的需求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上加以考虑,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环境、资源和人的发展问题,是美丽乡村创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就是以人为本,以乡村为单元,通过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功能得到最大实现,从而满足人的需求,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正是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文化与生态的有机融合,更加凸显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它强调的是生态与人、文化与人以及生态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可以说是建设文化中的生态,也可以说是建设生态中的文化。文化生态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状态,生态是美丽乡村的载体和外显,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和精髓,也是美丽乡村创建最重要的功能。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不仅仅表现为人的文化追求、文化活动、文化涵养,而且表现在生态环境的文化取向、文化价值、文化品牌上。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更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2. 文化生态建设是美丽乡村创建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作为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自然景观的外部展现,正彰显着一个乡村生态单元的独特审美与个性品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欢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彰显文化生态价值,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的新期待。
目前,我国各地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如火如荼,文化生态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文化生态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盲目模仿城市、大拆大建、“被上楼”、千村一面等等,失去了乡村应有的特色与文化。美丽乡村创建的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乡村生态环境、文化生活、人文精神的需求,更是与乡村的历史传承、人文风格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差距。
3. 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是一笔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文化是一个乡村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乡村与乡村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是美丽乡村创建的基因和灵魂。可以这样讲,一个缺乏文化个性的乡村,纵然经济再富裕,也不可能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魅力乡村;一个没有文化韵味的乡村,纵然生态环境再漂亮,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建设,既是美丽乡村创建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丽乡村巨大的精神物质财富和重要保障力量。
“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一个有文化生态价值的乡村,是美丽乡村的自然符号与文化个性,总是孕育着一种散发着历史和地域荣光的文化与文明。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首先在于通过构建生态文明理念,彰显乡土文化价值,向人们传递强烈的历史和人文信息,使人们认同、感动和赞叹,使乡村成为一个有梦想、有活力的精神家园、心灵港湾,让人们留住历史的根脉,记得住乡愁。
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还在于通过打造历史文化名村、生态文明示范村、休闲旅游度假村等多种方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据媒体报道,江西省婺源县因文化而生动、因生态而美丽,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该县旅游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全国率先扛起了乡村旅游大旗,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婺源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婺源各类旅游从业人员8万多人,全县农民从旅游发展中人均收益每年增收达1500元。
二、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特点
1. 注重乡村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
文化生态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改善人居环境,而是注重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既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生态资源的文化建设,人与历史关系中人文资源的文化建设,也包括人与伦理关系中社会资源的文化建设。
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求在美丽乡村的创建过程中,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展示良好的外部环境形象入手,从乡村固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包括青草荷塘、古道夕阳、绿地广场、石碑雕塑、建筑陈设、村规民约等)着力,追求美丽乡村文化生态的价值和品牌。说到底,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建设一个充满文化元素的生态世界,打造一个充满生态活力的文化业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彰显乡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传承美丽乡村的人文历史、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 “中国美丽乡村”――浙江省安吉县,就是一个“以文化推进生态立县”的典型。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区,一个拥有70%的森林覆盖率和百万亩竹林的生态资源大县,安吉从2013年初开始,按照“文化高地、精神家园”的定位,在26座地域文化展示馆基础上,发动当地农民自发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涉及孝文化、商埠文化、移民文化、畲民文化、书画文化等多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已成为展示乡村文化和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
2.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乡村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传播地。农耕文化作为我国从未间断和撕裂的一种文化,它的根深深扎在每一座宗庙祠堂、每一首童谣歌赋、每一片乡野土地。乡村民间遗产与景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文化寄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文化支持。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保护好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尊重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挖掘传承乡村文化的根脉,发扬光大历史文化的精髓,使农村永远不要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就是要谋求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让生态文化植根于亿万农民的“乡愁”记忆之中,努力营造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良性氛围,推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永嘉县让传统文化、古村落和生态乡村环境成为“特色竞争力”,为美丽乡村创建积累了宝贵经验。苍坡村凭借古建筑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展馆,大力宣传永嘉古村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昆曲文化等传统文化,促进了当地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
3. 注重形成鲜明的乡村个性特征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发展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乡村景观风格和个性特征。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依托固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让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人文环境有机融合、和谐共生,并且形成文化生态乡村鲜明的个性特征;就是立足这种个性特征,有效防止外来强势文化、低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同化、污染与冲淡,从而保持乡村“文化植被”的生态平衡,增强文化生态自信,处处展现出美丽乡村的文明与进步。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依托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为美丽乡村创建提供了一份“江宁样本”。如江宁街道黄龙岘村发展成为特色茶文化休闲旅游“第一村”;杨柳村发挥历史文化名村优势,发展成为乡村休闲度假基地;汤岗村发挥汤山旅游优势,建设温泉文化特色乡村等,都是美丽乡村创建的成功范例。
三、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实现路径
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力求与乡村整体发展思路相统一。传承乡土中国的文化血脉,是美丽乡村创建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规划,不仅是空间形式与功能设计,而且是整个乡村个性特征与人文精神的历史延续,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要着眼于文化生态的视角,融合乡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元素,充分发挥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功能。大到乡村标志性建筑、绿化广场、空间走道、田园风光的总体风格,小到具体文化设施,如雕塑、小亭、绿径、橱窗,乃至村名、楼名、路名、桥名等,都要做好文化生态规划,并力求与乡村整体发展思路和谐、统一。
要合理组织利用好各种文化生态要素。美丽乡村文化生态规划,肩负着统筹安排乡村空间及土地资源、彰显乡村个性特征、提升乡村文化品位的使命。要尊重自然、科学布局,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民族有民族的风韵。要立足于现有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与经济水平,合理地组织利用好各种文化生态要素,将农耕、孝廉、儒学、书画、饮食、休闲、养生、太极、民俗等文化要素融合到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之中,最大程度地提升内涵和品质。
2. 丰富内涵,彰显特色
要善于化“无形”为“有形”。美丽乡村集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于一体,应该是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典范,是让农村人乐享其中,让城市人心驰神往的所在。要赋予美丽乡村创建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从乡村的山水、田园、屋宇、道路、花木等入手,塑造乡村的文化生态形象,将“无声”的乡村特色、人文精神融入到“有形”的自然环境和物质设施中来。
要彰显乡村建设的个性与特色。乡村之美,美在特色。要按照“生态优美、底蕴深厚、环境美好、特色鲜明”的目标,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而立、因村而异,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乃至饮食、特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决不能盲目模仿城市,照搬照抄,更不能“千村一面”,泯灭个性。
3. 传承历史,记住“乡愁”
要加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每一个乡村都有一部独特的发展历史,都有着自己的传统和荣光。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开掘、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把乡村建设和文化传承、文物保护有机统一起来。要保护和修复完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民俗价值的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古建筑、古民居及其生态环境,尽可能修旧如旧,保持原貌,避免大拆大建,让乡村的历史文化价值以物化的形式凝固在乡村生态景观之中。
要营造“记得住乡愁”的乡土风情。“乡愁”是游子对乡土的一份依恋,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历史烙印。美丽乡村创建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通过打造“乡愁记忆工程”,着重保护和利用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态,不断提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要尊重乡村历史传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建立档案和相关数据库,加大文化艺人的培养力度。要因地制宜建设村史室和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历史文化资料。要强化文化传播、教化功能,适时开展民俗表演和节庆活动,形成乡村文化生活的常态化。
4. 借景造势,打造品牌
要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美丽乡村文化生态价值的彰显,不仅是一个乡村生态形象的宣传,而且是人文精神的展示。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要充分用好名村、名山、名水、名桥、名园、名亭、名宅、名人等文化生态资源,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旅游大篷车”、现场体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充分展示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亮点,彰显文化生态价值。
要打造乡村文化生态品牌。围绕资源禀赋差异和产业发展方向,找到文化生态建设的结合点,分门别类地制定各个乡村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进行精准定位,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要注重“点、线、面”结合,着眼长远,打造精品,重点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要做实美丽乡村品牌与内涵,利用人物品牌、历史品牌、文化品牌、自然品牌等,做深做精做透经营乡村文章,转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放大品牌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