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新农村建设 任重道远

自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新农村建设已在我省开展两年有余,对于这项活动,从我省制定《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起,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就投入了极大的关心和关注。为了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情况,去年的9月18日-22日,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就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对新农村建设的起步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在听取了省农委的情况汇报后,对长春市等4市3县进行了实地走访。视察后,人大代表就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认识、资金投入、政策、组织机构等问题提出了8条建议和意见。这期间,教科文卫委员会等有关专门委员会还以新农村建设为内容分别召开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会和座谈会。今年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二个年头,根据其进展情况,9月3日-7日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又组织了两个调查组,再次对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不仅听取了上次视察中8条意见和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反馈,还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委员和代表们共走访了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及所属的4县、6市、14个村屯,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市、县(市)、乡(镇)村(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在前不久召开的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委员们还专门听取了省农委主任王守臣作的关于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的报告,之后又进行了分组审议。结合这两次大规模的视察和调查,经过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多次审议,一致认为: 
  开局情况良好,已初见成效。这两次的视察和调查,虽相隔一年,但感觉已明显不同,与去年相比今年农村的生产发展,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全省通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在连续三年丰收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工业、拉动农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畜牧业、园艺特产、绿色食品和劳务经济也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和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市场粮价拉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务增收这三种方式正在农业中起着主导作用,基本形成了多元增收的新格局;县域突破,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05年以来,县域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增幅连续两年突破全省平均水平。过去多年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状况正在有效改变,形成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力量;环境改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进程加快。路、水、电、气以及教育、医疗、保险、扶贫等这些农民最关心、最紧迫、最直接的民生问题,投入和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公路村村通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条件。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所有县(市)和城乡所辖乡镇居民,参合农民已达到1162.5万人,占83%以上;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符合条件的80万特困群众已全部纳入社保范围;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各级财政拨付各类支农资金91.4亿元,比上年增加28.8亿元,增长了46.1%。总之目前农民已初步尝到了新农村建设成果,可以说此时是农民获得实惠最多、心气最盛、对未来美好远景最充满期待的时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仅走过了两年的路程,农民们也只是初尝战果。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建几间新房、铺几条新路就能完成的,审议时委员们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够健康、顺利、有序地发展,委员们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规划和协调。进一步加大专项财政资金的投入规模。有效地整合支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实现“建设一个、完善一个、成型一个”,压缩建设时间,缩短建设战线,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 
  在目前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加快整体推进的步伐。我省现在的试点镇、试点村分别占现有乡镇、行政村总数的16.3%和12%,也就是说还有决大多数的乡镇没有被列入到试点中,但他们同样渴望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我们办试点的目的不是拉大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距离,而是共同走向富裕。因此说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让所有的村屯,所有的农民都增加收入、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发展农村产业,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走上土地合作的道路,支持农牧业、龙头企业、乡镇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领办和创办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土地入股合作组织,推广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或联户经营的生产方式,借此推动农业逐步向大面积专业化种植发展,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为我省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创造条件。这也有利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大规模地转移。 
  建立有效的帮扶机制,形成一整套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促进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的态势。 
  移风易俗,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两次的视察和调查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让委员们的心情沉重,那就是长期存在于农村的封建迷信、宗教势力、借红白喜事敛财等陋习,此风在目前的农村愈演愈烈,不仅削弱了农民再投入、再生产、再发展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农民的基本生活。建议省政府要在广大农村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新事新办、移风易俗的宣传活动。同时也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广大农村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注意加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了使村民自治制度切实得到落实,应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建议国家就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如可否把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由三年改成五年,村民“一事一议”办法因在现实中难以操作也可做部分修改。 
  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开始,随着此项工作的逐年深入,人大常委会的关注也将随之继续和扩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扎实推进,一个村屯一个村屯地去改变、去建设,20字方针为我们描绘的新农村蓝图,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