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条即规定“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也就是说,编修地方志书是依法编修,其目的则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然而在编修第二轮志书的实践中,很多地区并没有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即使启动编修也是把编修地方志书作为一项指标任务,而并没有真正做到修志用志并举,发挥志书的文化价值。如何把修志与用志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志书的最大文化价值是我们二轮续修志书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北辰区在编修二轮志书过程中,在不断思索着,努力把修志用志结合起来,推进修志用志齐头并进,发挥志书“存史、资政、教化”的最大价值。
首先,为什么要坚持修志用志并举?
笔者认为,修志用志并举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修志用志并举是区志办职责所在。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也是各级地方政府管理和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职责。作为修志部门有权利也有义务修志用志,不按《条例》规定编修志书、开展读志用志工作实质上是一种违反法规的行为。
一部志书少则数十万字,多则数百万字,历经数年编纂而成。其凝结了若干人的心血,汇聚了若干人的智慧,如果不把这么厚重的资料发挥其最大价值,作为史志工作者则愧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劳动成果。
其二,修志用志并举,扩大文化成果的展示。
北辰区在第一轮修志过程中,大部分资料都是修志人员从档案馆收集而来,很多撰稿单位都不知道什么是修志,即使志书出版了,也不知道书中还记载着各单位的工作和业绩。在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中,区志办认识到了众手修志的意义,仅凭几个人是很难编修一部上乘佳志的,所以在编修志书的同时,区志办努力提升知名度,这也就促成了修志用志同步开展。在开展续志工作的四年里,北辰区志办先后出版了两部地情资料丛书,两部部门专业志书,指导出版了两部基层志书,逐年编辑年鉴,创办《北辰史志》刊物,这些既为续志积淀了资料,同时增强了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对区志办的了解,逐步提升了志书的影响力,扩大了北辰历史文化成果,搭建了对外宣传的平台,使志书成为宣传北辰、发展北辰的文化名片。
作为修志工作者,修志是应尽之责,而引导推动读史用志,达到资政育人目的更是责无旁贷。如何推动用志呢?北辰区志办努力破解难题,开拓性地开展了地情资政卡片阅读活动。面对当前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对本区历史的缺乏了解,新任领导干部、新录入的公务员来自客籍的越来越多,急需知晓地区历史,而又无暇翻阅厚重的历史书籍等现状,北辰区志办与党史部门联合开展了“北辰纪事――史志之页”地情资政卡片阅读活动,变静态资料为动态信息,力求以短小精炼的卡片形式,让大家简明快捷地了解北辰历史,了解北辰区情和人文传统,潜在的使用价值变成了现实使用价值,得到了全区干部和群众的好评。与此同时,区志办把地情资料编印成书,发送至全区各单位以及中小学生手中,并在报刊上连载,扩大了阅读层面,使全区上下普通百姓和中小学师生都能阅读到北辰人文风情、历史发展,这也就更加坚定了修志与用志同步推进的信心与决心。
其三,修志用志并举,可以促进修志工作。
修志用志并举,对修志工作自身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指导思想上,由于一开始就重视应用,使修志的目的性更明确,使志书编修更能做到“三贴近”,最大限度地发挥志书效用。在队伍建设上,对于志书编纂工作者来说,在编纂的同时,便看到了效用,直接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稳定了队伍,鼓舞了斗志,提高了修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志书编纂上,由于内外交流,强化了调查研究,深化了对志书内容的认识,也大大促进了志书质量的提高。
北辰区志办为了做到贴近基层、贴近民生、贴近百姓,开展了专项社会调查,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研究选题方向,设计问卷形式,对续志分撰中初步筛选的20余个需要调查的项目,逐一研讨,精心选题,最终确定了具体反映人民生活和民风民情的7个调查选题,设计了81个选项内容,调查了13个镇街19个村和11个社区的1302户居民,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与资料,以数字记述人民生活的发展变化,用事实反映民风民情的演变过程,特点突出,针对性强,取得了良好效果。
区志办编纂出版了《档案中的北辰》。编纂该书起因是由于在编修志书过程中,经常遇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资料核实问题,因为没有第一手档案资料,得不到可信的依据,或者说法不一,因此自然油生一种发掘北辰历史档案的想法。2009年,区志办与天津市档案馆联系,很快达成合作意向,得到北辰区和市档案局双方领导的大力支持。
《档案中的北辰》自2010年元月启动。历经两年,于2013年初公开出版。全书共195万字,上限始于清末,下限至1966年,按资料性质分列13章,配图300余幅,是一部了解、研究北辰档案文献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也是全市首次为一个区县系统编辑的一部档案史料专集。它收集整理了多篇从未面世的档案资料,对于研究北辰历史、研究地域特征、研究北辰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文献作用。如果区志办只是一味编修志书,那么众多档案资料依然只能躺卧在档案馆里,束之高阁,难于面世。
其次,当前修志与用志不能同步推进的主要原因?
探寻修志与用志不能同时推进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不重视史志编修工作,尚存修志无用论观念,编修队伍力量薄弱,以致当前修志用志相互脱节。
很多外界人士不了解修志工作,甚至许多业界编修人员认为志书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尽快满足社会各界用志的需要,看不到当前修志的历史价值,因此不能把修志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更谈不上开发利用志书的潜在价值。
还有很多编修人员认为,续志任务已经十分繁重,无暇顾及读志用志工作的开展,认为那是副业,是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区志办只重视修志,而不重视用志。 第三,如何修志用志并举,提升区志文化价值?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六条更明确规定“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如何使修志用志真正落到实处,使志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最大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笔者对此提出浅显看法,以作提示。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史志事业心。地方史志内容丰富,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情况资料的宝库和百科全书。开发利用地方史志资源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是新时期地方史志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编史修志,不仅可以搭建直接服务经济建设的平台,为领导决策和战略研究提供参考;而且可以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对现实工作给予指导;同时还可以为建设文化名区提供宝贵资源,彰显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全区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是加强编修队伍,推进修志用志同步开展。修志队伍在方志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志书的质量和编辑工作效率的高低,关键在编修队伍。从某种程度上说,修志队伍的人员选择和素质关系到修志事业的成败,要做好修志用志工作,必须加强修志队伍建设。
北辰区之所以在四年时间里,既能保证续志任务的有效进行,又能开展读志用志工作,最基本保障取决于人员队伍的稳定与素质。这也是北辰区修志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主要经验之一。北辰区志办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老中青相匹配的编修队伍,同时保持了一支由各单位撰稿人员组成的基层编修队伍。他们中既有曾经修过志的老同志,又有市区文学创作爱好者;既有钻研文字规范的老师,又有各单位写稿骨干,这两支编修队伍为修志用志工作持续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
三是开发利用现有志书资料,形成地情资料成果。在编修志书过程中,及时整理编辑地情资料丛书,形成文化成果,彰显文化软实力。
北辰区志办在二轮续志工作开展中,发现了首轮志书存在的遗漏内容,便与市档案局(馆)合作,编辑出版了《档案中的北辰》。在整理地情资政卡片相关资料时,及时汇集整理,结集出版了《北辰纪事》。在整理报刊媒体对北辰的宣传报道资料时,启动了编辑《媒体看北辰》。
区志办编辑整理的这些丛书,都是在续志工作开展中收集整理的资料,只要有责任心,只要肯付出,大家都会从中有所发现,编辑丛书是不成问题的。
四是开辟多种途径,掀起修志用志高潮。近年来,北辰区志工作越来越得到中指组、市地志办以及全区各单位的重视、认可和肯定,区志办主动进位、自加压力、开拓创新,开辟多种途径,尝试种种读志用志模式,推进了全区修志与用志同步开展。
免费赠送志书、地情资料丛书。区志办对新任职领导、新入职公务员,免费赠予志书、年鉴、地情资料丛书等书籍,提高志办知名度,疏通领导干部了解北辰历史的渠道。
进课堂、进社区、进图书馆。区志办负责人适时主讲全区性普及区情历史的培训,尤其是领导干部、公务员入职、中小学生爱国爱家乡等培训。择机进村居、进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北辰区志办主任连续两年为新公务员入职、年轻科级干部等做专题辅导培训,颇受好评。
开辟报刊媒体宣传阵地。利用报刊媒体,搭建宣传平台,整理编辑地域特色内的名人、历史、乡情、风俗等等,连载连播,以扩大阅读群体,普及文化知识。北辰区志办从去年12月,在《天津日报・北辰之声》上开始连载地情资料卡片内容,备受关注。有的老同志看后给予悉心指导,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读者看完后热心提供线索,提出建议;不少读者还撰写了评论和体会文章。
总之,修志与用志并举,对提升区志文化价值起着促进作用。刘延东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上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经济实力,而且要有文化魅力。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既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能体现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的一脉相承,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推进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地方志编修工作者,我们有义务编修精品佳志,为世人留下宝贵财富;我们更有义务传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为领导决策、为社会发展、为普及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服务。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