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走进施耐庵纪念馆

白驹是江苏省大丰市境内的一座千年古镇,她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的范(仲淹)公堤上,而施耐庵的鼎鼎大名让这颗明珠更加璀璨。数百年前,中国一代文坛巨匠施耐庵在这里创作了脍炙人口、闻名遐迩的长篇巨著《水浒传》。 
  施耐庵,原名彦端,亦名子安。据《兴化县续志》记载,施耐庵生于元元贞年(公元1296年),卒于明洪武庚戎年(公元1370年),享年七十五岁。 
  《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等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妇孺皆知。清代乾隆年间,施耐庵十二世孙郑奠邦和十三世孙文灿、美如捐资在白驹镇上兴建了以供奉施耐庵为始祖的施氏宗祠。施祠前后三进,旁有偏殿,内设茶坊、书坊,供艺人说《水浒传》。施祠不幸毁于日本侵华战火。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暨盐城大丰人民政府筹措资金,参照上海复旦大学喻衡教授绘制的施氏宗祠复原图,由著名古建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陈从周教授主持设计,于1993年8月20日建成“施耐庵纪念馆”。 
  纪念馆座落在白驹镇西街花家垛岛,占地5000多平方米,四面为串场河水拥抱,荻港萧萧,芦花飘飘,舟帆影影,水鸟出没如梭,一派苏北里下河水乡风光。 
  当我们跨过造型精美的小桥,绕过清香四溢的花园,施耐庵纪念馆就呈现在眼前。驻足眺望:馆舍穿堂三进,屋顶双龙腾飞,屋檐钩心斗角,古色古香,巍峨壮观,具有明显的东方古典特色。建筑群错落有致,其间松柏争翠,柳影婆娑,花草喷香,幽静典雅,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将古典美与现代美,和谐统一,交相辉映。 
  纪念馆的朱漆大门上方,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启功题写的“施耐庵纪念馆”匾额。跨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达4米的汉白玉施耐庵像,是南京雕塑家、建筑家协会副会长叶宗镐先生的力作。塑像栩栩如生,长衫随风飘动,右手握书,左手拈须,神凝气清,遥视远方,仿佛还在构思《水浒传》宏文。 
  纪念馆建筑风格独异,古朴典雅。馆内前后三进大厅和左右侧厅,以半偏殿环绕相连。左右碑廓上碑文,为研究施耐庵身世提供了宝贵资料。建在后院两侧的半亭,亭角高挑,不失为游人小憩的好去处。整个纪念馆结构严谨,饶有意趣。 
  我们参观了第一进接待厅,看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冯其庸、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惠仁、人民出版社副研究员马蹄疾、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赵绪成、江苏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会顾问刘冬、人民日报社群工部主任编辑徐放、著名山水画家宋文治、水浒纪念邮票的设计者周峰等等名家的诗、画,他们都对施耐庵作了崇高的评价。 
  第二进是瞻仰厅,里面屏风和侧壁上绘制着施耐庵早年遍布大江南北的足迹,在经受了农民起义、群雄角逐的战乱后,归隐泰州海陵白驹场(现大丰市白驹镇)从事《水浒传》著述的连环长幅画卷。高级讲师童斌的楹联对施耐庵作了精辟的概括: 
  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 
  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 
  绕过屏风,进人北院。两侧院墙的中心有半亭两座,各自向南北延伸。精工镌刻的碑廊,廊檐错落有致,碑文古今兼备。西碑廊有明人王道生撰写的《施耐庵墓志铭》、袁吉人的《施耐庵小史》和耐庵自著曲《秋江送别》等;东碑廊有《施耐庵纪念馆碑记》以及我国当代学术界名流关于施耐庵的题字碑刻。或真或草,或篆或隶,或飘逸,或遒劲,风格各异,实是为艺术珍品。 
  第三进为文物厅,是纪念馆的主体部分。文物厅上方是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文心独运”匾额,而两侧的楹联为书法大师陈大羽所题: 
  百回水浒秉春秋,褒贬忠奸千古消块垒。 
  一曲秋江承风骚,怀忧治乱五洲仰宗师。 
  厅内东、西、北三面墙壁,分单元陈列介绍了施耐庵的文物史料,里面收藏着100多种版本的《水浒传》;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施耐庵研究的学术论文;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的“施氏家谱”等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和史料。两边侧厅,布置着全国及海外著名画家、书法家赞颂施耐庵的各种艺术作品3000多幅,洋洋大观。其中有张爱萍、邹家华、费孝通、吴阶平、曹启功、王学仲、范曾、峻青、武中奇等名人字画。还有97岁高龄的文化名人陈立夫从海峡彼岸寄来的“大著千古”的条幅,侨居在英国伦敦的著名画家赵泰来也把作品寄到施耐庵纪念馆,体现了他们的一片深情赤子心。 
  目前,“施公遗踪”已是全国称著的旅游景点,因施公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海内外大量游客,每年来馆参观的游客多达数万人,其中有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朝鲜等数十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澳门的游客光临参观,在施耐庵塑像前留下永恒的纪念。 
  当我们驱车依依不舍地离别时,施耐庵纪念馆一位工作人员的话却久久萦绕在笔者的耳旁:英国人讲,他们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我们则说,我们有说不尽的施公耐庵……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